一、有了神奇的思维游戏***谁家孩子还会再去看手机

1、一位家长说,网课害了俺们家孩子。因为网课,他可以明目张胆地玩手机。一个不小心,就分屏玩游戏去了。遗留症给了下半年,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整个的是消*抵抗状态。

2、我们小时候咋不玩手游?没有手机呀。没有手机我们怎么过的?玩自己的游戏。自己的游戏,有的是代代相传的,有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造的,还有的是自己**的。这些游戏看起来简单,玩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3、这是我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我们称这个为"四角",想要玩这个游戏,得先从制作开始。当时学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的,看一眼就学会了。用两张纸折容易点,用一张纸要难一点,但也没什么啊!玩起来,拼的不仅是体力,还有智力。怎样才能把对方的打翻,靠的是观察力;怎样叠才能不容易被对方打翻,是经验和创造思维的结合。

4、我把这个游戏教给孩子们,他们马上就上*了。各种花样"四角"都被制作出来了,各种玩法也都有了。安全,还可以活跃思维,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5、现在推荐给大家一本非常棒的《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

6、这是很有挑战*的,今天,孩子们需要这种挑战。《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无疑是给孩子们*好的礼物。

7、小孩子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是孩子们迫切需要的。

8、这个游戏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如若队员之间各行其是,就会出笑话了。班级里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如:男生组和女生组。然后在细分小组,一一对决。这样更能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有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还有大组的集体荣誉。当然,如果再扩展到年级,乃至全校就更棒了。

好玩神奇玫瑰游戏推荐手游 谁家孩子还会再去看手机

9、我是先把这个作为课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的。学校正在建新的教学楼,孩子们的活动场地受限。我们需要安全、小空间、好玩的游戏,当我把这个游戏推荐给孩子们时,他们很乐意地就接受了。玩起来之后也很上*,并没有建议他们做创新或者拓展,但还是有可喜的情况。

10、低段时他们读了很多绘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绘本故事。"蜡笔小黑""小黑鱼"等都是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的新玩法。

11、在新玩法中总有一个指挥者,这个指挥者就是新玩法的首倡者,其他的队员很乐意听他的指挥。

12、"蜡笔小黑"中的指挥者就是"小黑",他在中心位置,其他颜色(孩子们很聪明,用他们的衣服色做角色的颜色)的"蜡笔"都在他的周围围成一圈。小黑喊"玫瑰花",身穿玫瑰色衣服的"蜡笔"就低头在地板上做画玫瑰花的样子;小黑喊"大树",身穿"棕色"衣服的"蜡笔"就开始在地上做画树干的样子……他们还会把看过的电影拿来玩,如《狮子王》等。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争着创新,因为谁想的主意,谁就可以做指挥了。同时,在自己做队员的时候,他们也会非常的配合。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每个成员之间必须配合默契游戏才好玩。

13、我是特别喜欢把游戏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的,只不过有时候孩子们没有察觉罢了。前文提到的"四角"游戏,是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完成单元作文《记一次有趣的游戏》而提前做的铺垫。

14、"喜欢谁,讨厌谁,谁有趣"我想拿来做教学,需要简单改变下就可以了。把游戏规则里的微动作和微表情,换成表情和动作,但不可以说话。相当于哑剧表演。

15、表演者在上台之前先在纸上用文字写好,如果喜欢A可以微笑、比心、拥抱等。观众也要用笔记录下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在猜测的过程中作为依据。

16、这样做,是因为容易表演,孩子们的积**高,做记录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7、玩着玩着,孩子们会自己增加难度,努力不让观众猜到。如动作不要大、表情不要太明显等等。这样让孩子们自己改变游戏的玩法,本身就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培养。

18、到*后,孩子们会将游戏改变为"猜猜我们在做什么"。演员在台上无声表演,观众在台下认真观察,然后猜测。

19、难度会不断升级,由一人表演到多人合作表演。表演者想办法不让观众猜对,观众也会费尽心思努力猜对。这本身就是设计思维的较量,课堂也会抵达思的高度。

20、"司马光砸缸"是个典型的例子,小朋友落水,大家想到的是怎么捞出来。司马光打破这个框架,砸缸救人。这就是设计思维的经典应用。

21、"王戎不取道旁李",也是这样的。大家都去摘李子,唯有王戎不动。为何?思维不一样。大家看到吃的,想到的就一个字"吃"。王戎不一样,他想到的是"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打破常规思维,想办法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下的孩子应该大力学习的。

22、 3*3的点阵我们都很*悉,不就是手机锁屏的图案吗?这个游戏能够玩好的很少很少。

23、无论怎么连,不是漏掉一两个点,就是多用一条线。关键还是我们的思维有壁垒: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是给出的点。如果能突破这个,答案也就有了。

24、想到这里,就差一步了,把斜线左移,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25、居家不出门,正好和孩子们玩起来!

26、玩够了,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创新游戏。有了这本《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特殊时期。居家不让出门的孩子们这下有的玩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