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质子和中子是什么***
1、质子是一种带有1个单位电荷正电的稳定强子,通常标记为p或p+
2、。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内部至少会含有一个质子,质子的数量称为原子序数;另外,还可能含有中子,这些质子与中子都被称为核子。由于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含有**数量的质子,每种元素具有**的原子序数。
3、191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做实验发现,使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可以提取氢原子核。卢瑟福因此推断,氢原子核是氮原子核与所有更重的原子核的基础材料。由于这重要结果,卢瑟福被**为质子的发现者。
4、1932年查德威克-研究-约里奥·居里**做过的中*粒子实验,他用云室束测定这种粒子的质量,结果发现,这种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微重,而且不带电荷。之后他称这种中*粒子为-中子。
5、中子能连接质子组成原子核,若无中子原子核会因质子彼此间正电斥力而瓦解,那原子也不存在了。
6、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7、(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8、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二、如何区别中子和质子
1、大小不同。中子质量为 1.6749286×10-27千克,比质子的质量稍大;质子的质量为1.672621637(83)×10-27千克。
2、带电情况不同。中子不带电,而一般质子带一个电荷正电荷(+ 1.60217733× 10-19库仑)。
3、稳定*不同。单*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钟,而质子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寿命大于10的35次方年。
4、应用范围不同。中子可以产生中子核反应,可以制备中**核武器;而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到近光速后用来与其它粒子碰撞,慢速的质子也可能被原子核吸收用来制造人造同位素或人造元素。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等。
①、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②、单*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③、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④、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⑥、中子包含两个具有-1/3电荷的下夸克和一个具有+2/3电荷的上夸克,其总电荷为零。
电荷+1元电荷(+ 1.60217733× 10-19库仑);
粒子自旋1/2粒子磁矩2.7928单位核磁子;
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
半衰期*短为 1035年(可视为稳定);
质子数=原子序数(就是元素序号)=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1.氧元素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氧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内从层2个,外层6个,共8个电子;而氧原子的质子数也是8个。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本身是电中*的,不带电荷。
事实上所有的原子都是电中*的,都符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每种物质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是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结构是稳定的结构,这只是元素原子的一个特*。
比如Na原子就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带一个正电荷,达到稳定结构。注意此时带电荷是因为变成了离子。对于未失去电子的Na原子来说,还是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