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佛和菩萨的介绍***

1、佛,是佛教中*受尊敬、***和*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2、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3、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后一个便是「佛」位。修行佛教的佛**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4、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上菩萨、*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敬拜。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5、建议你到学佛网这样的网站学习一下,因为实在太多的佛了,介绍不完,希望能帮助你。这是网址

二、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什么

1、文殊菩萨的户骑是口首仙的青狮。

2、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

3、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4、地藏菩萨,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谛听又称“*角兽”,“地听”,“善听”。

5、文殊菩萨坐骑叫什么/文殊菩萨坐骑叫什么

6、坐骑是青毛狮子,问这些问题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是末法时期大部分寺庙都还进行着释迦牟尼如来的佛法,百度搜一下佛说法灭尽经,请看看地藏经的第二品中地藏王菩萨自说: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息解脱,永离诸苦,遇佛受记,分身诸世界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怜。现在是弥勒总佛祖主持着这个世界,释迦牟尼的佛法已经灭亡,现在是回光返照的迹象,将不多久了,现在要看弥勒真经,要信弥勒总佛祖的佛法,弥勒总佛祖的佛法是三界合人成一体,诸佛仙神附人体。但是弥勒总佛祖只渡忠心善良之人!

7、三世因果渡凡人,只因三世难修成。若将因果本世报,弥勒治世永太平。

8、文殊菩萨是孔雀青狮共乘驭,所以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毛狮子和孔雀。

9、文殊菩萨坐骑是什么?四大菩萨坐骑的含义

清手乐.游菩萨 所有佛和菩萨的介绍

10、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

11、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12、象自然象征力大无比,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13、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犼是什么动物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犼,兽名,似犬,食人。”据说,犼凶猛异常,别说**,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14、地藏菩萨,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谛听又称“*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避**,视为吉祥的象征。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

15、在《西游记》里,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猁怪,一共出现过两次。

16、**次,是化作全真道士,迷惑乌鸡国国王,然后把国王推到恭里,自己冒充国王。狮猁怪一只可怜的被阉掉的青毛狮。他**次下界的原因是这样:当初乌鸡国国王喜欢吃斋念佛,估计养了不少和尚,塑了不少泥像。这事让如来知道了,说这国王不错呀可以考虑发展成下线,于是就派文殊菩萨过来给他**。文殊菩萨就变成一个凡僧,跑过来游说。估计是说这个职业很有前途呀,要不辞了职跟我一起去干吧(原文了: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但他的**本事不到家,不知怎么得罪了国王。用文殊菩萨自己的话说就是被捆住在水里泡了三天,幸亏六甲金身把他救出来。如来就下旨说著还了得,他泡你三天,你就泡他三年。于是就派青毛狮到乌鸡国来,先是变成一个道士,呼风唤雨与之后成了国师。有一天把国王推下井中,自己则变成了他的样子,继续在这里当国王。

17、第二次,是伙同普贤菩萨的白象坐骑,还有所谓的“如来的亲娘舅”大鹏鸟一起下凡。狮猁怪在后面狮驼岭又再次登场,和普贤菩萨的白象王还有大翅金鹏做起了兄弟。不过在乌鸡国的时候叫做狮猁怪,在狮驼岭叫做青毛狮子怪。有人说这文殊菩萨是不是有两头坐骑呀?其实还是同一头。**外貌的描写就不说了,都是青毛狮子,描述非常相似,同时其武器也都是大刀。第二坐骑应该属于**特殊配置,观音、普贤都只有一头,文殊菩萨也没有理由超标。

18、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19、文殊菩萨坐骑是什么,它主要有什么法力??

20、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百度百科

21、四大菩萨坐骑分别是什么四大菩萨坐骑含义

22、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虬首仙

23、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

24、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25、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26、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为常见。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智、大圆镜智、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27、文殊菩萨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持如意,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威风震慑魔怨,表示菩萨智慧威猛。另外还有一种依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作的骑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28、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毛犼——金光仙,又名“朝天吼”

29、普陀山***菩萨代表慈悲(爱心)

30、***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菩萨摩诃萨”的简称。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普救人间疾苦。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深刻诠释。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31、观音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

32、观音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号”。

33、***菩萨在民间显化事迹较多,所以执持的**也非常多,千手千眼***,每一只手上都有一种**或者手印,都能代表菩萨不同的救渡法门。净瓶杨柳枝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净瓶主在净,内盛以杨枝甘露,化凡夫热恼为清凉,恒顺心愿,普度众生。

34、***菩萨坐骑也有多种,我们常见到的有龙有鳌,图片上的是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中国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35、又有文献记载,***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犼是什么动物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犼,兽名,似犬,食人。”据说,犼凶猛异常,别说**,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

36、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

37、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38、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灵牙仙

39、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

40、《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

41、佛教中的文殊菩萨坐骑是什么动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