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和清朝哪一个更强有什么依据
1、一直以来,明清谁更强的话题备受争议,然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却成了明朝清朝谁更强的试金石,让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2、16世纪,明朝和缅甸爆**缅战争;18世纪,清朝和缅甸爆发清缅战争。那么,这两场作战的结果如何,无疑将决定明清谁更强。当然,明朝稍微吃亏,因为处于16世纪晚期,再过半个世纪明朝就灭亡了,而清缅战争处于18世纪下半页,离清朝灭亡还有100多年。
3、需要说明的是,明确与缅甸的战争,不以结果论英雄,而以军事论是非。换言之,从军事成绩角度来看强弱。
4、1576年,缅甸**明朝羁縻地区孟养,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获悉之后,立即动员战争,率军救援孟养。很快,缅军就“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山积”。可惜的是,云南巡抚王凝害怕“兵兴祸速”,不准罗汝芳增援,于是被围缅军逃脱,明朝没能全歼**的缅军,“一时士民以为大失机会”。
5、由于明朝对缅甸的放任,导致缅甸东吁王朝变本加厉,甚至深入云南劫掠,于是明缅战争爆发。
6、1583年,刘蜓和邓子龙(抗倭名将)的部队“会诸夷兵”,大破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地。需要注意的是,刘蜓和邓子龙率领的腾冲营和姚安营,其实只是一群新兵。
7、1584年,刘蜓和邓子龙连战连捷,以至“夷缅畏綎,望风内附者踵至”。其中,甚至有明军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击败数万敌军,立下大功。
8、1585年,刘綎、邓子龙反攻缅甸,相当于开始战略反击了,之前只是收复失地。不久之后,明军就大败莽应里(缅甸国王),“纠合诸夷,歃血威远营”。
9、让人遗憾的是,刘綎建议朝廷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还有一定实力的莽应里,然而当时明朝内阁却不予支持(估计没钱),*终刘綎没能彻底平息莽应里叛乱,便于1587年抱憾离去。
10、在随后四年内,缅军犹如牛皮膏*一般,不时的骚扰。1591年,鉴于缅军频频**,“诸夷力不能敌,纷纷求救,永腾震动”,明朝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缅有功,谙*夷情”的邓子龙。*终,虽然没能彻底剿灭莽应里,但却屡战屡胜,让缅军无功而返。
11、后来,邓子龙被调到抗倭援朝战场,于露梁海战中,年过70的他冲杀在**线,却不幸战死。
12、总得来说,从军事角度看,明军对缅军是屡战屡胜。当然,由于当时万历朝鲜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加上朝廷内部*争严重,*终没有对木邦等羁縻地区进行有效救援,从而让缅甸控制了这些地区。到1606年,明缅战争基本落下帷幕。
13、那么,乾隆时期的清缅战争又是如何呢?
14、1762年,缅甸**云南普洱,清军自卫反击,至1765年正式爆发清缅战争。
15、史料显示,清缅战争中,清军一共有四次出击,其中第三第四次是有满洲将军、满洲大兵(清朝的满洲将军和大兵,代表着战无不胜),除了**次只用云南绿营之外,其他三次都是**调集精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前三次是大败,第四次是勉强维持平*。
16、换言之,从军事角度来看,清缅战争无一胜利,*终于1769年议和,这场清朝耗资千万的战争落下帷幕。
17、清缅战争中,先后有四任云贵总督(*后一任云贵总督傅恒战争中染病,于1770年去世)因此而死,至于满汉总兵、副将、提督之类,死得就更多了,可谓死伤无数。
18、金庸评价努尔哈赤时,有这么一段评语,认为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战争,清军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19、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20、然而,清缅战争却有力反驳了这一评语。连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清军都打不过,何谈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无敌?
21、从明缅战争、清缅战争来看,缅甸这一块试金石,足以让人看到明清王朝整体战斗力谁更强的答案。其实,从乾隆时期**战斗力,也可以看到**战争的命运,清军早已不堪一战了: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还跟不上时代,比如缅军装备了一些燧发枪,清军却还是大刀长矛。
22、清缅战争之后,参与战争的将军几乎都提到缅**器犀利,但乾隆却固执的坚持“骑射国本”,丝毫不为清缅战争的教训所动。骑射国本,真是一个神奇的国策。
二、明朝跟清朝,哪个较强大
1、如果是对比*盛时期、那明朝比清朝更强大。
2、明朝*盛时期可以遣郑和七下西洋、国力不可谓不强。
3、直至明末、外有满清、内有闯王这样内外交困的时候、明朝一年扔能出版上万种文字刊物。
4、它*盛时可比汉唐、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崇祯煤山自缢、君王死社稷。但自成祖后就开始朝纲败坏。屡出昏君*臣、昏君虽昏、但各个都很聪明、且没有一个软骨头。*臣虽*、却都没有越俎代庖犯上作乱的。很多明朝皇帝懈怠政事、可大权却始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刘瑾也好、严嵩也好、魏忠贤也罢。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宠臣、而不能算作是权臣。
5、崇祯死时有遗诏、内容大概是任贼分裂朕尸、无伤百姓一人。“你们可以伤我、但不要伤害百姓”。
6、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则说的是“我不管你们在东北杀多少人、运多少煤、只要不让我当满清国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7、军事上来讲、明朝之所以能够纵横大漠追击蒙古、靠的是骑兵、步兵、还有火器的配合。*盛时期的明朝**、杀的蒙古汗连一个安稳觉都睡不了。明军即便很弱、首都北京被也先围困、也不曾投降讲和过。
8、经济、明朝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税收却很低、和官场贪墨离不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