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时代***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经发布过一份关于大数据“杀*”的调查报告,有88.32*的受访者表示“杀*”现象很普遍或者普遍,而且有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的经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

简单来说,大数据“杀*”就是一种当代“看人下菜”的行为。比如同样的商品,新用户比老用户便宜,同样的叫车,起始点和距离都一样,有的人显示的价格高,有的人价格低。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商户可以更精准地掌握顾客信息,利用信息差来对顾客进行有针对*的“个*化推荐”,技术本身并无善恶,恶的是用技术来作恶的人,部分平台利用大数据对老用户、消费水平高的用户展示高价,以牟取利润的行为相当恶劣。

如何避免手游杀熟 如何避免被大数据

虽然大数据“杀*”很可恶,但并非没有办法避免,因为目前的大数据都是比较公式化的算法,面对大数据“杀*”,我们只需要了解它的运作逻辑,就可以轻松**。

通过卸载重装或者一段时间不使用,可以伪装成“新用户”或者“流失用户”。这种方法很适合各种手游,平台为了留住新用户和回归用户,常常会调高出货率,送出一些“回归好礼”、“新人福利”等。

大数据杀*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相比互联网平台掌握的信息数量,我们是处于**的弱势,想要避免被“杀*”,就需要我们多多对比。简单的方法可以是多找朋友或父母的手机做对比,父母往往因为是新用户或者流失用户,往往能得到更低的价格,我们还可以多个平台对比同一个商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比价小程序,将我们要买的商品进行全平台筛选对比,还可以查询历史价格,掌握了这些抹平信息差的手段,网购平台的大数据“杀*”我们也能轻松应对了。

大数据“杀*”的前提是通过你的消费习惯来对你进行用户画像,那么只要我们打乱消费习惯,伪装出一个低于自己消费能力的用户,就会影响到大数据的判断。我们可以减少一些高消费品的检索,或者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然后关掉,平台往往会主动发放优惠券,这一点对外卖平台、网购平台都很有用。

企业为了拉拢新客、扩大盈利、节省成本,对新用户大力优惠,而已经对平台产生信赖的*客,商家不仅减少优惠,甚至还会溢价销售,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消耗企业的公信力,试探法律的底线,如果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尊重消费者。

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正式通过,其中对互联网企业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等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范,给我们的个人信息上了一道“安全锁”,以后们面对侵犯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等行为,用户有了法律这一强力武器来保护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