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
1、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公元1736~1796年)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公元1662~1723年在位)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2、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3、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占地53公顷。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面积422公顷,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高耸的山峰好似**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4、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具皇家风范。
5、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范例”的盛誉。
6、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如下:
7、(一)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
8、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使这里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9、(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
10、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历时八十九年,集中**入力物力建造而成。它是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11、(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12、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13、(四)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
14、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15、如上所述,这样一座具有世界*突出普遍价值的艺术杰作,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传世并更好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1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典范承德外八庙:中国现存*大的皇家寺庙群
二、关于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
1、避暑山庄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热河行宫,是建于北京到木兰围场之间二十多座行宫中规模*大、地位*重要者。
2、清朝康熙十六年,在南方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康熙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训练**,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边防,巩固**,于康熙二十年在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
3、每年中秋节后,皇帝带领大臣,蒙古王公及八旗兵丁几万人,行围狩猎,史称“秋狝大典”。黎明前,皇帝带领亲随等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顶鹿头,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待母鹿寻声而出,则用花神枪将鹿击毙,此即哨鹿。
4、天近五更,满、蒙管围大臣便率大批人马出营,形成数十里的大包围圈。清晨,皇帝率大臣、侍卫、亲随等入围,分级进行射猎。行围连续二十多天,为了解决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于康熙四十年以后,沿途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