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洲瑞镇的旅游资源

1、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毗邻丰顺。银瑞公路可达灵岩山下,交通方便。山上灵岩寺周围风光优美,四季如春,是避署踏青的好去处。

2、灵岩山上巨石嶙峋,树木阴翳。相传,这是韩湘子修桥时作法,从远地点石成猪,由仙人猎赶至潮州建桥。按韩湘子的法力,是可以在鸡啼之前把石头运到潮州,造好湘子桥的。但仙人把猪赶到赤水灵岩山时,猪在那里拉屎拉尿。麒麟是吉祥之物,岂容乌猪在它身上践踏。灵岩山的土地伯公,学鸡叫,全村的鸡便啼叫起来,韩湘子的法力也不能施展了,一大群乌猪便变成了满山黑色的石头。这些怪石,把灵岩山点缀得蔚为奇观,使灵岩寺增色不少。周围的石头,有的壁立千仞、奇峰突兀;有的状似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寺周围的奇石异洞,蜿蜒曲折,悬崖峭壁,险象环生。石上有脚印,传说是仙人的脚迹,引起游客美妙的遐想,洞内曲径通幽,勇者可奋力攀登,抵达南岽山巅。秋高气爽之日,游客可以远眺丰顺的铜鼓嶂,桃花的尖山顶。滔滔韩江,奔流不息,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骚客所题的摩崖石刻,蔚然壮观。如悬挂在**石洞中的“别有洞天”四字,笔力雄健、铁划银钩,与巨石旁千年古松的虬枝劲节相映成趣。蔓延在石壁上的野生天香藤,生命力*强,常年碧绿,那朱红色的石刻“如是观”、玉笋峰、“回头是岸”等,让人生出身在此山中,人在画图中的感慨。由石隙中流出来的清泉,甘洌可口,常年不涸。据史料记载,原泉水出口处有“孔道清泉”四字。清末大埔女诗人范荑香《游灵岩寺》诗云:“甘泉一带漫成湖,亲见名师异法呼,我亦清剂求度化,可能颃石点头无?”

3、灵岩寺的建筑别具一格。据《大埔县志》记载,灵岩寺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0年),有位名叫清照的高僧,四方募化,重修此庙。相传佛祖金身,有惭愧祖师的佛骨。进入寺内,人们可以看到寺内古色古香的装饰,庙宇屋顶龙凤呈祥,顶梁柱上古钟高悬,两柱悬有对联一副:“道济南乡一体幽明开觉路;地邻西笠万家香火结灵岩”。

4、《大埔县志》金石志云:赤水灵岩寺“钟高二尺一寸阔一尺九寸”,此钟为元代所铸。观音莲座,罗汉金刚,烛火荧荧。毎逢节日,革鼓响冬冬,木鱼敲觉觉。僧侣念经膜拜,尽了尘缘,香客添油焚香,虔诚祈祷,热闹非凡。明末清初,原籍揭阳,结庐大埔湖寮双髺山盘湖庵的罗万杰畅游灵岩后曾写下《偕盘湖和尚游赤水灵岩寺》的诗篇,诗云:“携筇选胜到巅岑,几片云封苔径深。花发寒岩飘异馥,鸟啼空谷逗清音。忘机自爱青峰远,应影偏宜磐树森。赤水元珠谁拾得,却教象网细追寻!”

5、现在灵岩寺,得到各方善男信女的乐善好施,已修葺一新。前庭开阔地种下梨树、洋桃、龙眼等,花香鸟语,果馥飘香。麒麟山现名灵岩山,山上树木阴翳,黑石星罗棋布,或壁立千仞、奇峰突兀,或形如灵物、栩栩如生,或中生异洞、蜿蜒曲折,悬崖峭壁、险象环生。灵岩寺和西竺寺两座唐代古刹分嵌其中。灵岩寺左侧,有一**巨石兀立其间,上镌“回头是岸”四个大字笔划雄健、苍劲有力。相传清朝粤东才子宋湘赴潮州赶考,途经洲瑞麒麟山时,忽闻韩江码头的船已开走,即在大石上挥笔狂书“回头是岸”四个大字。麒麟山上奇石遍布,石刻众多,而*为神奇的当属石屋祖师殿内的“悬石”和“神笔写天书”之谜。

6、“悬石”位于石屋祖师殿,即一处**石屋,位于灵岩寺背半山腰上。石屋方方正正,约十余平方米,奇的是顶部仅由一块巨石嵌成,巨石底部平坦如削,石屋内壁一块巨石好似悬在半空,稍微向前倾斜,仿佛随时都会掉落下来。上有一摩崖石刻,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斗大金字,“南”“佛”两字为阴刻,其余四字为阳刻,实为罕见。石屋入口处有一巨石,状如元宝,上刻“如是观”三个大字。相传灵岩寺的开山和尚修该寺时,曾邀请惭愧祖师亲临示教,惭愧祖师在此石屋住了九九八十一天。此石屋乃惭愧祖师点石成屋,用作修身诵经之所。当地人称为祖师殿。

7、“神笔写天书”位于赤水西竺寺背山腰上的一块半个篮球场宽大的巨石上。巨石背部无规则地“写”满字符,似笔画又似图形,或圆或方或成梯形或为三角,深刻于石上,使游人惊叹不已。相传,几千年前,当地流传着麒麟山石洞埋有金、银各一缸,于是村民竞相上山挖掘寻找,日复一日,不料惊醒了昏睡千年的麒麟仙公。他探得是民意后,引领村民来到西竺寺后的这块巨石上,用手挥写了几个字,并口占一偈:“麒麟山上西竺寺,西竺寺后隐麒麟;有缘**其中谜,方为有福得金人。”听说至今仍然无人能**其中之谜。不知现在那两缸金、银还在不在?唯有这美丽的传说世代相传。

二、杜甫 后游

手洲游 洲瑞镇的旅游资源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铲去矗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江水直接入湖中。巴陵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举杯共饮,醉倒在这洞庭湖的秋色里。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三首均可**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构思的抒情绝唱。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不得出的感叹,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竟至无路可走,数十年愤懑,便一齐涌上心头。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好像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铲去君山,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这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他多么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和一切怀才抱艺之士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这毕竟是浪漫主义的奇思幻想。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岖难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还是尽情地喝酒吧!诗人醉了,从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像洞庭湖水都变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绯红的醉颜吗?于是又发出了浪漫主义的奇想: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两句诗,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究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李白在江夏时期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内容也是醉后抒愤懑之作。中有句云: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此诗的刬却君山好,用意与彼正同。假若我们一定要追问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和刬却君山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即使起李白于地下,恐怕他自己也说不出究竟,可能只会这样回答:我自抒我心中不平之气耳!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