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人遗忘的宝可梦卡牌游戏
1、“抽卡氪金”总是对人有特殊的吸引力,这股热潮在如今的手游界尤为盛行,不过,关于“抽卡”的美好回忆或许早已根植于国人的记忆中。
2、 20年前,一部名为《神奇宝贝》(多年后,它叫做《精灵宝可梦》)的动画开始在我国的***播放,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相关的周边产品。孩子们很快就被一只叫做“皮卡丘”的生物**,搜集与之相关的玩具也成了课间的日常任务。
3、1996年,**款《精灵宝可梦》游戏在**发售,为了提高它的影响力,开发商特别制作了相关的卡牌游戏和动画。但任天堂不会想到,当初为了宣传自家游戏而推出的周边产品,曾在中国获得了比游戏更高的流传度。
4、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国内的**商的帮助,因为官方的宝可梦卡牌从未登录过中国内地的市场,只在**、香港地区有过少量的发行。99年,宝可梦卡牌在北美上市,玩具厂商们看到这个IP的商机并将其带到了国内,其中,***是一个叫做“大冬瓜”的品牌。
5、当时的**商完全**了美版卡牌的图案和设计风格,并将其中的技能介绍和信息翻译成了中文。中文卡牌低廉的价格,配合***上热映的动画片,宝可梦的人气在当时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6、小朋友们自然不会满足于卡牌的搜集,所谓“与人斗其乐无穷”,既然叫作TCG,那么对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与官方的贴纸不同的是,卡牌有着一套详细且完善的对战规则,设计者的初衷就是让人们能在没有游戏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宝可梦对战的乐趣。
7、国内的**商“复刻”了卡牌的外型,却没有把相应的规则带到国内,加上当时的受众年龄较小,也不能读懂卡牌上那些复杂的技能说明。不过既然到了中国,自然诞生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对战方式——比大小。
8、也许是当时的小伙伴领悟力强,也许是运气好,总之,卡牌上方的数字很快就被正确地解读为血量,于是,中国的精灵对战就变成了互相比拼血量,一张“低血高攻”的卡牌往往被丢在一边作为“下等马”,而像梦幻这样血量高的卡牌则是大家争抢的对象。
9、与时俱进的**商马上发现了消费需求,纷纷推出更高血量的卡牌。到*后,这些**卡牌就如同热血漫画后期的战斗力一样直线上升,有一些甚至突破了“天际”。
10、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可梦游戏取代卡牌变成了朋友间讨论的话题。这些夸张的**卡也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许多人以为这款卡牌游戏因此没落,但在国外,PTCG(Pokémon Trading Card Game)依旧保持着相当高的人气。
11、由于有官方的卡片商店和对战比赛,欧美和**地区的宝可梦卡牌普及程度比国内要高得多。每年,代表PTCG**水平的精灵宝可梦世界锦标赛(Pokémon World Championships)都会在美国举行。
12、PTCG和许多其他的卡牌游戏一样,也有“退环境”的说法。随着版本的更替,许多卡牌将推出比赛,但由于部分旧卡牌的获取难度大,品质良好等原因,很快便成为了收藏家们心仪的目标。一张保存良好的稀有卡牌往往能在拍卖会拍出难以置信的天价。
13、原因还要从初代的游戏卡牌说起。大部分国内玩家不知道的是,在96年发行的**卡牌上,官方就已经为每张卡牌设计了稀有度,根据卡牌右下角符号的不同,分别对应不同的种类。

14、96年发售的初代卡包售价为300日元(约***18元),但每包内仅有10张卡牌,而且,官方并没有贴心地为每包卡设定“保底奖”。也就是说,只要你脸够黑,连续开出数张普通卡或者能量卡也不是不可能。
15、在没有“保底机制”的保障下,想要开出稀有卡十分困难,而一张人气宝可梦的稀有闪光卡,就已经能在拍卖会上拍出*高的的价格。
16、在收藏界,一张卡牌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稀有度、图画的精美程度、是否为人气宝可梦,都是衡量价格的关键。
17、这张初代喷火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喷火龙一直是美国玩家的人气宝可梦,而结合了稀有、闪光、存世量少等因素,它在拍卖会上曾拍出上万美元的价格。在收藏圈内,这样的卡被称为“高罕卡”,用来指代部分价格较高、*其稀有的卡牌。
18、但在早期版本中,*受收藏家青睐的并不是这些通过常规开包手段获得的普通高罕卡,而是一些获取渠道更为特殊的卡片。
19、比如这张画风**的皮卡丘,是99年任天堂为了推广N64摄影游戏《宝可梦**馆》(一款让玩家在游戏中拍摄宝可梦的游戏)举办的活动奖品。与普通卡牌不同,这张的图案来自参赛者提供的游戏照片。由于发行量少,画风**,这张卡也曾拍出过一万美元的价格。
20、而这张名为“插画师皮卡丘”的纪念卡,可以算是目前*贵的宝可梦卡片。它作为97年举办的“宝可梦插画大赛”**奖奖品,一共只发行了39张,也因此曾在拍卖会上售出过10万美元的天价。
21、宝可梦的卡牌会根据新游戏的推出而发布补充包,随着技术和材质的革新,画风也从*初的水彩手绘进化到了CG绘制。根据每一世代的特点的不同,卡片也会推出相应的机制。
22、在“珍珠钻石”版本,具有立体效果的宝可梦卡牌加入套组中,拥有“飞出画框的效果”的卡牌也成为了高级罕卡的代表之一。
23、在“黑白”版本中,官方正式启用了现在常见的“SR、SSR”等级来评定卡牌的稀有度。将整张卡片填满插图的“全画卡”也加入其中,作为高罕卡的又一代表。
24、而到了“XY”版本,又出现了更加华丽的“Break进化”卡牌,需要玩家将两张卡片组合到一起完成Break进化,进化后的宝可梦能同时使用两张卡牌的技能。
25、尽管数量不多,国内的玩家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常常组织线下对战比赛和**活动,而其中还有些人,更是见证了国内的**卡从兴盛到衰败的时光。
26、宝可梦的老玩家会对《日月》中文版的加入激动不已,新玩家会因为皮卡丘、伊布的软萌造型吸引。但还有这样一群人,会因为找到一张稀有的卡片而彻夜未眠,而他们,同样是宝可梦的“精英训练家”。
二、任天堂游戏机有哪些游戏
任天堂游戏机有《**马力欧兄弟》、《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塞尔达传说:时光之笛》、《宝可梦》、《宝可梦go》等游戏。
《**马力欧兄弟》是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开发的Family Computer横版卷轴动作游戏,为《**马力欧兄弟》系列的**作,于1985年9月13日发售。
在游戏中,玩家将操纵一名叫作马力欧的水管工(如果是双人模式,则另一位玩家操作马力欧的弟弟路易吉)跋山涉水、闯过一关又一关,*终救出被酷霸王**的桃花公主。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是由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与子公司Monolith Soft协力开发的开放世界动作冒险游戏,于2017年3月3日由任天堂发行。该作是《塞尔达传说》系列**5部主线作品。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故事发生在海拉鲁王国灭亡的100年后,曾经一场大灾难**了海拉鲁王国使之灭亡,主角林克在地下遗迹苏醒,追寻着不可思议的声音,开始冒险之旅。
《塞尔达传说:时光之笛》(ゼルダの伝说时のオカリナ,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是任天堂发行的动作冒险游戏作品,由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负责开发,是系列**个3D化作品。
《宝可梦》(曾译名《精灵宝可梦》)另有常见非官方译名:《口袋妖怪》(中国大陆曾译名)、《宠物小精灵》(中国香港曾译名)、《神奇宝贝》(中国**曾译名)。是由Game Freak和Creatures株式会社开发,任天堂发行的系列游戏,是宝可梦媒体作品的主要部分。
*初的作品是在1996年于**发行的Game Boy角色扮演游戏。宝可梦系列一直贯穿任天堂的各代掌机之中。系列中的游戏通常成对发售(有所区别),复刻版常在初版游戏发布的几年后出现。
游戏的主系列由角色扮演类游戏组成,旁支系列的游戏则包含有其他的类型,例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益智游戏和电子宠物等。2月27日为“宝可梦日”。
《宝可梦GO》是任天堂、The Pokémon Company、Niantic Labs联合制作开发的现实增强(AR)宠物养成对战类RPG手游(其中任天堂负责游戏开发、发行;The Pokémon Company负责内容支持、设计游戏故事内容;Niantic负责技术支持、为游戏提供AR技术)。
游戏于2016年7月7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区域的Android和iOS平台上**,并于同年9月8日登陆Apple Watch。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力欧兄弟》
百度百科-《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百度百科-《塞尔达传说:时光之笛》













